快遞柜風靡 “最后一公里”通了嗎?
上一條:“中亞班列”打通“一帶一路”國際物流大通道下一條:上海當天快遞公司_選興馬快遞.24小時上門取派件
從嶄新的新小區到陳舊的老城區,忽如一夜春風來,豐巢、速遞易、格格貨棧等各大品牌的智能快遞柜遍布了長沙城區各個角落?爝f柜曾被認為是解決快遞業“最后一公里”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方案,事實上,快遞柜的推出的確也方便了很多人。但快遞員從此不上門,“零溝通,一聲不吭丟柜子”“零交流,易碎品沒法當面驗貨”等現象也引發了市民吐槽。記者近日走訪長沙市內各大小區,進行了一番調查。
現象
智能快遞柜成趨勢,部分小區覆蓋率達80%
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,網購成了全民樂事。小到牙膏、牙刷、餐巾紙,大到家具、家用電器,從國內購到跨境購,2016年長沙網民以人均支付8.7萬元、平均購物金額10755元的“傲人”支付寶賬單,展示了“豪氣”。
當然,不停的“買買買”也帶來了滿天“飛飛飛”的包裹。長沙芙蓉區的網購達人王一隔三差五就會有包裹,以前,包裹都是被隨意地堆放在傳達室,又亂又難找,而且常常會出現誰的包裹不見了、誰的包裹拿錯了等糾紛,這讓他深受其苦。
而最近,他發現小區里多了很多智能快遞柜,像超市的寄存柜一樣,一組柜子設有大小不同的箱子,方便寄存不同大小的包裹。這天,他又接到一條接收快遞的短信。他來到位于小區東門傳達室邊上的智能快遞柜前,點擊屏幕上的“我要取件”,輸入密碼和手機末4位數字后,只聽“嗒”的一聲,柜子彈開,小王取走了自己的包裹,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。對這樣人性化的取件模式,王一欣慰不已:“24小時隨時可以取件,每個快遞‘對號出柜’,拿起來又快又準,取快遞不求人很方便!
“據不完全統計,芙蓉片區80%左右的小區已經安裝了快遞柜!眻A通快遞芙蓉區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!翱爝f柜的使用率視小區而定,有的小區因快遞柜有限出現過爆倉的現象,一般體量較大,且小區居民多以年輕上班族為主的小區容易出現這種現象,而中老年人居多的老城區快遞柜則鮮有人問津!
問題
有了快遞柜,快遞不送貨上門引爭議
近日,在外度假的王女士收到一條申通的短信,提醒她的快遞包裹被投放到了小區內的某快遞柜中!皼]有人來敲門,沒有人聯系過我,零溝通,快遞就這樣一聲不吭的被丟在了快遞柜!蓖跖狂R上上網對自己的訂單進行追蹤,訂單狀態已變為“已簽收”,并注明“簽收人是本人‘簽收’”!拔疫@次的快遞包裹里是一件陶藝品,屬于易碎物品,是要驗貨的,現在被送到快遞柜里簽收了,還怎么驗貨?貨物要是在運輸途中就已經碎了,簽收后這職責又該怎么界定?”
兩天后,王女士回家懷著忐忑的心情去取貨,快遞柜顯示超出取件時限要交2元保管費(超時1元/天標準計算)才能取件,這讓她很不能理解!耙郧八拓浬祥T都不收費,現在在機子里取快遞為什么反倒要收費了?我的商品是包郵的呀!
事實上,和王女士有著相似遭遇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。有長沙網友發帖抱怨:“自從小區里有了快遞柜,家里明明有人,卻連電話也不打,直接把快遞丟進快遞柜……”更有網友表示,即使已在訂單上明確注明“勿放快遞柜,請送貨上門”等字樣,仍避免不了快遞被投進快遞柜中。微博上搜索快遞柜,跳出很多網友的吐槽,比如,“我有時幫姥姥姥爺買東西,他們都80多歲了坐著輪椅,包裹來了你不送貨上門,讓他們去用快遞柜太不合理了吧!”
背后
用戶體驗下降,如何規范成難題
行走在萬科金域藍灣小區,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小區兩個出口處都擺放著不同規格的快遞柜,且品牌不一。隨后的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,在有的小區甚至會出現三個不同品牌的快遞柜。粗略統計,現投放在長沙小區內的快遞柜品牌大致有以下幾種:速遞易、易郵柜、豐巢、中集e棧、格格貨棧、日日順等。
除了快遞不送貨上門、不能當面簽收、過時收費等情況外,市民對小區快遞柜位置擺放不熟、有時無法準確區分各品牌快遞柜也是造成用戶體驗下降的原因。
“目前公司對投放快遞柜的相關事宜出臺了規定,比如說一定要經過客戶同意才能投遞于快遞柜內、生鮮水果熟食類不能入柜等等,最大限度避免在使用過程中有可能引發的糾紛,但規定實施還不成熟!鄙晖ǹ爝f員小唐表示。
記者致電圓通、中通、韻達等快遞公司,得到的回復均是在積極規范中,具體條例有待進一步補充。有的快遞公司對快遞柜的投訴比較嚴厲,比如,圓通快遞總部對公司罰款是100元一次,對快遞員則是20元一次。
業內人士則表示,智能快遞柜本就是為方便市民收發快遞而產生的,如果市民收件反倒不便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智能快遞柜企業應聯合起來,基于長沙不同社區、不同的人口分布,靈活、合理地布局快遞柜,提升用戶滿意度。
點睛
共享新事物出現,難免帶來新問題
智能快遞柜是近年來崛起的新興行業,由于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,物流成為了影響快遞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,尤其是快遞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亟待解決,由此催生了快遞柜行業。
然而,快遞柜行業的情況類似于解決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共享單車,同樣是“共享生意”,也同樣在初期如火如荼,在興起初期,能很好地便利于民。但經歷了一段時期的冷卻和市場考驗之后,用戶體驗、流量、成本等諸多問題也在熱度退潮后逐漸顯現。
共享新事物的出現,難免會給社會、企業、個人帶來新的問題,單靠哪一方的努力解決不了,只有全社會的人都積極參與,共同完善,眾人“拾柴”火焰才能高。